
宋明忠,今年94歲,祖籍山東。出生于1927年2月的他,上有四個姐姐一個哥哥,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。幼年時,親眼看到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大地上的燒殺搶奪,貧苦的生活在他心靈深處激發起頑強的意志。那時他就有一個心愿,快點長大,拿起槍桿子,早日把日本鬼子趕出去。1945年6月年僅18歲的他參軍入伍。
入伍后,是部隊里的“重機槍手”。有著1.84米身高的宋明忠負責扛130多斤的重機槍,雖然他的個子很高,但因為戰爭年代吃不飽飯,身體很瘦。為了更好的保護好從敵人那里繳獲的這挺重機槍,部隊安排三個人在行軍中輪換著來扛,宋明忠總是不怕苦不怕累積極地走在最前面。1946年1月宋明忠加入了中國共產黨。1947年5月參加了孟良崮戰疫,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……他說參加過的戰役多得現在已經記不清了。他輾轉在部隊服役13年。
回想起在戰火紛飛的戰場上拼殺敵人時的情景,他說,剛開始和兇殘的日本鬼子拼刺刀時,內心也是非常害怕的,而沖上去了心里就想著一定要戰勝,不能輸,輸了不是死就是傷。戰場上死傷是無法預料、也是正常的。他曾受傷無數,其中身上有三處重傷,最重的是在一次和日本鬼子激烈的戰斗中子彈從大腿中間穿過去,他一下子就撲倒在地血流如注失去了知覺,是擔架隊把他運到后方老百姓家養傷。
回憶起在老百姓家養傷的日子,宋明忠聲音哽咽著說,“老百姓對咱們部隊的傷員真是比親人還要親呢,他們把家中僅有的糧食拿出來給我們吃,自己卻只吃野菜糊糊……沒有老百姓就沒有我們人民子弟兵??!”談及一起并肩戰斗和犧牲的戰友,老人沉默許久,終是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淚流滿面。戰爭是殘酷的,戰爭年代的艱苦已經深深的刻在老兵的記憶中。宋明忠老人對于自己參加過的戰斗,他印象較深的有山東省昌樂戰斗、薪泰戰斗、孟良崮戰疫、濟南戰役、抗美援朝戰爭等戰役戰斗。經歷過戰爭洗禮,他從一名普通戰士成長為政治堅定,戰斗事跡突出的連長,并獲得過解放戰爭獎章和朝鮮軍功章。
宋明忠1958年轉業到黑龍江省建設兵團,后來又轉到前郭縣工作,1983年在查干花種畜場離休。離休后因受傷最重的右腿傷勢復發,做了股骨頭手術,此后,他的日常生活行走只能依靠輪椅代步。被60炮的彈片炸傷的左小腿,至今還有玉米粒般大小的彈片沒取出來,隱痛仍時時折磨著他。
老人有6個兒子,兒子和孫子都當過兵。一家三代軍人,不但擁有著軍人世家的光榮,也沿襲了軍人的優良傳統。一家人不曾居功自詡,都各自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恪盡職守。
“嚴于律己,遵紀守法”,這是宋明忠老人常告誡后代的話語。
已經經是94歲高齡的宋明忠老人,坐在輪椅上腰板挺直,軍人風采依然。他話語不多,低頭用骨節分明的大手輕輕地撫摸著黨和國家頒發的獎章和證書,目光專注,神情肅穆,令人感受到他一身戎裝,從那戰火硝煙中走來后的堅強與平和。(孫立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