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現居吉林省前郭灌區農墾管理局紅星牧場首字井村的老兵郭忠臣,19歲懷揣滿腔保家衛國的青春熱血報名參加了革命,他在戰斗中不畏犧牲,沖鋒在前,多次立功受到部隊的嘉獎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。
1950年10月19日夜晚,他隨軍從輯安縣(現集安市)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滿浦鎮作戰。先后參加了趟過禿魯河攻占熙川、翻越妙香山脈占領德川的戰斗,出色完成了誘敵深入到寧遠的任務,戰斗中,郭忠臣作戰勇敢,被提升為副班長。
郭忠臣老人對自己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參加過的戰斗仍然記憶猶新。說到戰爭的殘酷,犧牲的戰友,老人感傷落淚,低頭沉默了好一會兒,情緒漸漸平緩下來。他用手摸著額頭上的一塊傷疤,眉頭緊蹙著說:“在一次激烈的戰斗中,眼看著身邊的戰友接二連三地倒下,心疼??!”他架起機關槍把憤怒的子彈射向敵人,為犧牲的戰友報仇,早把生死置之度外,連自己被流彈打傷了腦門兒也渾然不覺?!爱敃r眼睛被糊住,用手一抹,才知道流血了,我沒有停下繼續射擊殺敵,直到戰斗結束。與犧牲的戰友相比,我這點傷不算什么”老人揮了一下手,不在意的說道。
講到和敵人拼刺刀,郭忠臣老人扶著拐杖站起來,雙手端著拐杖,拉開雙腿,右腳向前邁一步,身體前傾,目光炯炯,把手中的拐杖伸向前方,大喊一聲“殺!”老人接著說,殺敵時要快、準、狠,不然就要吃虧了。子彈打光時,真是身邊有什么都能當武器。在山上,戰壕邊沿上有石頭,我們就向敵人扔石頭,狠狠地砸,把敵人打得鬼哭狼嚎。石頭扔沒了,我們跳出戰壕與敵人拼刺刀,展開肉搏戰……
在“刀劈新倉里”戰斗中,中國志愿軍與美國王牌軍——騎兵團第1師第7團相遇,戰斗異常兇險。槍聲密集如爆豆,炮火轟鳴,照明彈劃破夜空亮如白晝……敵人憑著精良的武器裝備和火力點優勢,對我軍陣地狂轟亂炸,很快我軍373團就損傷嚴重。為了搶占有利地勢194高地,排長命令郭忠臣率領戰士向敵人左側迂回包抄。
郭忠臣帶領1班戰士用選擇有掩護物的地形奔跑,開闊地帶匍匐前進的方法,迅速到達194高地腳下。山不高,卻很陡。郭忠臣確定了攀登路線,雙手抓住裸露在積雪外的石頭,腳尋找支撐點,一步步攀登。粘在手上的雪溶化了,再用手去抓冰冷的石頭,在零下20多度的夜晚,戰士們的手很快就凍僵了。戰士趙德金掀開前襟把手插進去用肚子取暖。重復幾次,大家感覺肚皮比手都涼了。郭忠臣急中生智,撥開積雪,拔下幾綹野草,一圈接一圈地纏在手指上,擰住。大家都戴好“手套”試著攀登,效果不錯,但是“手套”的使用增加了抓空危險,一旦失手那將是粉身碎骨。戰士們互相提醒、互相鼓勵,繼續攀登。
槍聲更近了,快到山頂時戰士們也更加謹慎,生怕弄出一點響聲驚動敵人。沖在前面的郭忠臣雙腳用力一蹬,躍上山頂,匍匐前進幾步,把槍口對準向我軍正面陣地瘋狂射擊的敵人,做好掩護攻擊準備。經過奮力攀登,9名戰士依次登頂向敵人扔去手榴彈,把敵人炸得血肉橫飛。戰士們打光子彈上了刺刀,沖鋒號響起,戰士們如下山猛虎般沖向前與敵人展開了肉搏戰。
郭忠臣正追殺一個美國士兵,敵人忽然轉身端著刺刀哇呀呀反撲過來。身材瘦弱的他和高大兇猛的美國士兵拼刺刀,內心也很害怕,敵人面對怒目而視不怕犧牲的郭忠臣也是恐懼的。敵人后退,他就前進;敵人前進,他就后退。相比高大的美國士兵,郭忠臣知道自己不能硬拼,只能找準機會刺殺敵人。僵持了一會兒,他運起全身力氣從正面發起進攻,眼見敵人也全力刺來,向右一閃,敵人刺空了,他立即轉身揮刀刺出,把整個刺刀刺進了敵人的肋骨里,只聽敵人嚎叫一聲栽倒在地,抽搐幾下不動了。他剛拔出刺刀,突然左臂一沉向前一栽楞,轉頭看去,不遠處一個美國鬼子在向他射擊,就在這危急時刻,“突突突”一陣槍響,只見那個士兵晃了幾晃撒開槍向后倒去。郭忠臣的排長安炳勛抱著卡賓槍跑來,一把抓住他流血的胳膊,從自己左腿上解下綁帶,把他的傷口包扎好?!拔<标P頭,是排長救了我一命,不然就沒有今天的我,我感謝他?!惫页祭先藙忧榈卣f。
在拿下“道城峴”戰斗中,在敵人強大的火力攻擊下,我軍傷亡慘重。陣地上到處是燃燒的火焰,硝煙滾滾,彈坑、塵土覆蓋了潔白的雪地,尸橫遍野,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火藥與血腥的味道。中國人民志愿軍的鮮血染紅了朝鮮三八線。敵機仍在山頂轟炸,山尖被削平了,一個又一個戰士倒下去,排長安炳勛憤怒了,把機槍口對空中盤旋的敵機“突突突”猛射,敵機調轉機頭向我軍陣地這邊壓過來,“塔塔塔”機關槍子彈橫掃,忽然“轟”的一聲,炸彈在戰士們身后爆炸。郭忠臣被碎石、塵土壓住了,他向上拱了拱,感覺后背被什么重重的壓著。他抹掉臉上的塵土擦了擦眼睛仔細看,原來是安炳勛排長趴在了他身上,血正從排長的額頭、嘴角流出來。危險時刻,又是排長保護了他。他的排長安炳勛永遠的留在了那里。這次戰斗,郭忠臣所在的一排共有22名戰士長眠于朝鮮新倉里,他們用生命換來的是全殲裝備精良的美軍王牌機械化師的一個排,獲得了擊潰一個排的輝煌戰績。這就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援朝戰史的“安炳勛英雄排‘刀劈三關’。郭忠臣老人叨念著排長安炳勛的名字再次淚流滿面。
“那時候,和聯合國軍隊戰斗,美國使用的是先進武器,自動、半自動卡賓槍,有優勢。咱們剛建國,武器裝備不如人家,使用的是手榴彈和步槍。但是,我們中國人民軍隊憑著必勝的堅定信念,鐵骨錚錚、不怕吃苦、不怕犧牲,排除艱難險阻,最后戰勝了美國軍隊……”老人說到這里非常自豪和激動,雙手豎起了大拇指。
面對武器裝備精良的敵人,中國志愿軍戰士因為運輸線被破壞,部隊給養供應不上,常要忍受饑餓,有時候一天都吃不上一頓飯。每個戰士都有一個干糧袋,用來裝炒面,粗糙的玉米炒面難以下咽,就一口炒面一口雪的吃下去。要是餓得忍不住,就啥都吃了,尤其是苞米粒、稻子,都咽不下去。土豆粉條子還能吃下去。由于長期缺乏營養,很多戰士得了“夜盲癥”,太陽一落山,越擦眼睛越模糊。行軍的時候怕戰士們掉隊,就用樹枝一個拉一個互相牽引著,往往要排成一大溜。
郭忠臣始終銘記自己是一名黨員,他從戰場上歸來,全身心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。多次獲得吉林省、吉林省農墾管理局、白城地區、前郭縣先進生產者、勞動模范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;
郭忠臣老人謙遜和藹可親,他一再對我說:“黨和各級政府沒有忘記我這個老兵,給了我許多榮譽和生活上的照顧,我感到非常知足。我今年94歲了,自我感覺身體還可以,如果有機會,很想去曾經參加過戰斗的地方看一看,尤其是去看一看抗美援朝戰爭中并肩戰斗過的排長安炳勛,能為他掃墓送上我對他的懷念和感激......”說到這里老人的眼眶又紅了。
時光飛逝,轉眼間七十年過去,郭忠臣已由當年的小伙子變成步履蹣跚的老人,有許多往事都忘記了,但他所親歷抗美援朝戰爭中槍林彈雨、驚心動魄的戰斗場景,還時時浮現在腦海中。這就是一個老兵的情懷!(孫立燕)